懂懂漢方團隊為了讓更多人認識漢方藥材,365天都能感受漢方的美,開發了小日曆期待陪伴著大家一起懂懂漢方!
五口創意工作室一手包辦行銷策略與企劃執行,從社群建立、產品拍攝、影音製作到頁面設計、廣告投放與KOC合作。
透過「日曆結合藥材圖鑑」的定位,成功與市場其他日曆做出區隔,達到682%的佳績!
- 贊助總金額|NT$1,023,203
- 贊助人數|1091人
- 集資平台|嘖嘖
集資頁面|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dongherb2022
▌撰文:明恩
2020年疫情爆發後,現場演出線上化這件事就不斷被討論,而那時對於要做出高品質且吸引人的「線上化」,覺得成本及風險都太高,所以在巡迴演出的初期,我們都把專注力放在「如何讓現場演出達到無可取代」,來力抗疫情下大家降低出門群聚的意願。
⠀
但五口很幸運的,在小酒館巡迴逐漸成熟穩定時,我們認識了和氣資本的大大們,交流了許多對於藝文產業的困境與想像,並再次開啟了我們對於線上化的思考,但角度除了有後疫情時代現場演出的高風險外,更多了許多對於觀眾開發、IP延續、劇場新商模等的想像。在和氣與我們分享了過去的經驗,也幫助我們從財務面去評估,一步一步促成了這次線上化的誕生,給了我們敢冒險得勇氣,陪著我們一起把餅做大,謝謝和氣成為我們的天使!也謝謝薩泰爾娛樂,在我們找尋串流平台合作時,願意讓我們成為第一部放在薩泰爾上販售的外部節目,能跟《炎上》出現在同個頁面真的備感榮幸!
⠀
要把劇場拍成好看的線上化作品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們都希望能有台灣版的NT Live,但光是要喬劇組及劇場檔期就非常困難了,更遑論製作、拍攝的成本及後續回收問題。但我這們次依舊希望能在有限的資源內把影像紀錄做到最好。
⠀
因此,我們在演出場次中出動了八台攝影機,希望盡可能減少死角也增加畫面多元性,更在彩排場拍攝時出動了吊臂攝影機,希望雖然無法像演唱會般追著表演著跑,但至少還是能有更多不一樣的鏡頭視角及運動,讓觀賞者更身歷其境!
⠀
開放預購後,收到很多觀眾留言問,這票價會不會太佛?小酒館會不會倒啊?看過現場演出的觀眾應該能感受到五口極盡所能讓觀眾體驗物超所值,所以只要價格合理,相信觀眾是會繼續支持線上版的。
⠀
做線上版除了希望小酒館能好好被記錄保存,讓想念他的觀眾可以回味,讓搶不到票的朋友能身歷其近外,更希望讓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劇場的人,能在更低一些些的門檻下認識台灣劇場,所以我們期盼用一張電影票價讓更多人看見台灣音樂劇的魅力。
線上版收看頁面:https://lihi2.cc/9x22F
負責項目:主辦暨製作單位
▍巡迴場次
2023.02.10-12 /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戲劇院 / 演出4場
2022.10.20-23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 / 演出4場 ✷刷新開館單場演出觀眾數
2022.08.25-28 / 新北市藝文中心 演藝廳 / 演出5場
2022.06.30-07.03 / 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 演出5場
2022.04.21-24 / 新北市藝文中心 演藝廳 / 演出5場
2022.01.21-23 / 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演藝廳 / 演出4場 ✷刷新開館單場演出觀眾數
2021.11.14 / 新北市藝文中心 演藝廳 / 試演會1場
▍小酒館里程碑
北藝、台藝、台大、文化四間知名戲劇系特色&入學管道簡介
Continue reading▌撰文:小波
2018年因為海外實習的關係有幸來訪倫敦一週左右,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翻閱這座憧憬已久的大城市,帶給我相當豐富的體驗與學習。
來訪倫敦前,我早在音樂、電影、影集中對某些地標和建築有些認識。走在倫敦街頭,總被既熟悉又新鮮的事物驚艷,彷彿進入了哪部電影或 MV 的場景。在興奮之餘,同時也羨慕這居然是別人日常生活的地方!身在其中,完全可以充分感受到英國在人文藝術的深厚底蘊;相較於日本的井然有序,這座城市生機盎然和無處不在的創意氛圍令人特別著迷。也不難理解為何英國會是首先訂出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法規的國家。
雖然拜訪倫敦只有短短一週,但每天的行程都相當豐富。首先拜訪了著名的大英博物館,此處集合了世界各地的古文物,對於歷史稍有研究的人必定會愛上它,各樣的鎮館之寶很是值得一看;柯芬園市集既好逛、好拍又好看。我覺得跟華山或松菸等文創區比起來,這種自成一格的創意市集場域更具魅力,是個讓人第一次來就會愛上的地方。市集裡遇到的每個街頭藝人,都十分專業又敬業,精彩絕倫的表演讓人不好意思不打賞。這裡的觀眾不管是否遊客,或多或少都會給予街頭藝人支持,可見他們對於藝術創作者是慷慨友善的,難怪許多人在此賣藝追夢。晚上到倫敦西區的愛德華王子劇院欣賞《阿拉丁》,簡單易懂的故事線、做好做滿的歌舞雜耍秀、極致華麗的舞台設計,討喜精湛的演出,還有順暢且充滿張力的音樂流動感,作為第一部在國外欣賞的音樂劇算是相當合適。
劇院本身的設計也有一定水準,即便我們坐在倒數第二便宜的票價區,音場和視野還是保持在水平之上,不愧是熱銷的知名定目劇。接下來幾天,除了走訪倫敦眼、國會大廈、國家美術館、泰特現代藝術館、波羅市集、攝政街、白金漢宮、倫敦塔橋等名勝古蹟外,身為表演藝術的從業者,當然免不了得把握機會,每天晚上都安排觀賞一齣音樂劇。
有一晚,在倫敦劍橋劇院看完音樂劇《瑪蒂爾達》(Matilda the Musical),正在鼓掌歡呼後的散場之際,一個約莫國中的男孩紅著眼眶,邊啜泣邊跟媽媽說,「 Matilda 真的很棒很勇敢,但不知道為甚麼看完有點難過。」這一幕讓我在回程的巴士上不斷思索著:為甚麼藝術教育如此重要?
從《阿拉丁》( Aladdin the Musical )、《女巫前傳》( Wicked the Musical )、《瑪蒂爾達》(Matilda the Musical),再到《搖滾教室》( School of Rock the Musical ),剛好連續 4 天都安排了適合闔家觀賞的音樂劇。因此順便觀察了一下觀眾群,發現很多都是家長帶著來小孩觀賞,但整體比例又不會像台灣主打「兒童向」的節目,清一色只有爸媽帶著小孩,而是類似超人特攻隊這種動畫電影在台灣的狀況:學生、社青、親子等,各個年齡區間都具有一定數量的觀眾。我想,造成消費族群的差別在哪?除了倫敦西區聚集了超過 40 間大大小小的劇院,是世界上音樂劇演出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或許回到「教育推廣跟市場拓展」的關係看待,更能解釋這個現象。
因為從小有美好的「現場聆賞」經驗(不只是音樂課看看影片),曾經被表演藝術作品感動、震撼、啟發,甚至被改變,所以我願意在長大了後,且具有一定經濟能力時,把音樂劇當作一個值得考慮的「消費選項」。雖然進劇場有可能同時為了跟風、裝文藝或者刷刷存在感,但至少會有更多人就是單純想看看一場好的表演,就跟你偶爾會想要花大錢看IMAX電影或吃吃大餐讓自己享受一樣,是一種民生必需,不用甚麼高大上的理由。
當你覺得一件事夠值得,那就自然而然願意花錢、花時間,而我們接受的教育又大大地影響了我們判定甚麼事情是「有價值」,以及好壞的標準所在。理所當然地,也很大程度決定了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在反思台灣劇場常被認為市場不夠大時,其實與藝術教育是否有效落實也具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何況是一大群人,因此教育推廣並沒有那麼容易,不僅需要有一定經濟基礎、適當的政策推動、付諸專業的表演工作者,更需要有懂得與市場溝通的藝術行政、願意支持藝文環境的群眾等等等,才能夠構築這樣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真正落實「美感生活」、「文化創意」、「藝文教育」,絕對不能僅止一時半刻的口號,或者三年、五年的砸錢了事,最後還不是一場空。難以想像倫敦這種世界級的城市,需要多少產、官、學、民的共同努力,才得以累積這般遍地開花的人文能量。
談到教育就不能不提博物館,倫敦的博物館群不管是常設展內容、特展主題、數位設備、導覽活動都規劃得很好。拜訪的幾個博物館中,我特別喜歡泰特現代藝術館( Tate Modern ),原本是座落於泰晤士河畔的發電廠,於 1994 年改建成極具特色的展覽空間,成為工業建築和現代藝術完美結合。這裡收藏了許多傑出的現代藝術作品,如知名的大師如畢卡索、馬諦斯、達利與安迪沃荷等人。這裡同樣地將固定展出的內容免費開放,讓更多大眾得以親近藝術。
我想,作為一個旅人在倫敦遊歷是相當幸福的,身處舉世聞名的金融、藝術、教育、文化的中心,眾多名勝古蹟座落於此,隨處都能說上一段歷史傳說或逸聞趣事。紅色雙層巴士穿梭在城中,好比無處不在的熱情活力,帶領著你體驗它的偉大繁榮。另一方面,新潮的時尚品牌專賣店跟典雅的哥德式建築,距離不過一條街。
我喜歡倫敦的一大原因,是創意能夠在這座城市中被發掘、實踐、支持。比如說東區的紅磚巷市集,次文化的藝術動能滿載,遍佈牆壁與鐵門的街頭塗鴉、黑膠唱片攤位、異國美食、古著與二手小物、街頭藝人等等。既有嬉皮的自由不羈,也帶著龐克的叛逆狂野,不同於西倫敦的皇室優雅,這裡有著專屬東倫敦的氛圍。
然而,美麗光彩大城市背後,總還是會有不那麼討喜或習慣的一面,像是逆向行駛的飆車族、充滿煙蒂的草皮、虎視眈眈的詐騙人士、路邊播著難聽音樂的餐車;另一方面,這幾天所接觸的售票亭、商店或者攤販,店員隱約讓我有種「如果不是我的顧客就別浪費我的時間」的感受,跟多數華人那種基於面子還是會博暖的文化不太一樣,主客平等的概念在這裡很普及。
總而言之,倫敦的新舊並存造就了多樣且迷人的樣貌,幾個世代以來,世界各地的人潮湧入求職與求學,亦帶來不少文化衝擊。這座城市在諸多矛盾中不斷激盪出新潮的創意,加上政府對於藝術教育和文化保存的重視,讓我看到了文化藝術更深層的價值;不只是表演者或建築物本身有多少經濟產值,更多的是來自於整個社會,選擇以甚麼樣的方式參與及回應。
贊助總金額|NT$175,620
贊助人數|148人
集資平台|嘖嘖
集資網頁
一齣精心製作的華文原創音樂劇,一份致厭世代的藝術贈禮。
音樂劇的製作,本身就有著相對其他劇種較大的成本,即便本次有一小部分的學校補助,在預算上仍有著對學生來說頗大的缺口,我們希望除了傳統的企業贊助,更能實際透過優質的內容策展和周邊回饋品項,跟每個觀眾有最直接的連結,幫助製作團隊自給自足,讓這次的原創音樂劇製作,觀眾不只能獲得觀劇體驗,也進一步透過聯名合作的原創生活小物,傳達我們想送給這個世代的訊息。
贊助總金額|NT$134,184/ 每月
贊助人數|714人
集資平台|嘖嘖
集資網頁
「零距離、零基礎、零時差」一 馬叔叔使出渾身解術,讓大家都能開心地學吉他!
贊助總金額|NT$195,932
贊助人數|101人
集資平台|嘖嘖
集資網頁
刺點創作工坊原創音樂劇《幕後傳奇-苦魯人生》3.0 熱烈好評,要來做原聲帶啦!
創團至今八年,完成了多部原創音樂劇作品,也得到眾多觀眾的支持與熱烈好評,然而總覺得可惜的是,礙於拮据的預算,團隊無法延續作品的後續價值,有幸這次受到多方的鼓舞,發起了團史上第一次的募資計畫,希望透過大家的力量,讓作品進到錄音室,以更好的音樂品質回饋每一個願意支持的朋友 !
原創音樂劇《妳的側臉》特別企劃:22封給22歲的信
企劃特邀來賓:唐從聖、瑞瑪席丹、蔡燦得、程予希、李劭婕、FIR阿沁、莊鵑瑛、季欣霈、賴予喬、徐嘉凱、歐馬克、謝昕璇等。
#每日の22時22分 #Day16
☝本日大來賓: 知名音樂人 莊鵑瑛 – 小球
「我要你記住你的勇氣和力量,因為在未來的未來,這股能量不會減少,只會用更可以和社會溝通的方式表達出來,或是找到適當的夥伴幫你表達。」
《馬戲團公約》、《再見王子》、《貳拾貳》都是棉花糖耳熟能詳的歌,總是充滿溫暖與能量的小球除了歌唱前陣子更演了音樂劇電影,而這封信就跟小球本人一樣療癒,若這封信有任何打動你的地方,歡迎分享出去,讓我們為22歲這個期限,增添更多的想像與勇氣:)
➤ 《妳的側臉》特別企劃:22封給22歲的信
我們將找到22位在夢想路上堅持的前輩,以「給22歲的信」為題,分享自己在當時對於未來的憧憬,以及從那年起到現在,是否想給自己什麼樣的鼓勵和話語?將在音樂劇開演前的22天,透過每天一封信的形式,讓不論是即將進場的觀眾或是單純看到粉專po文的朋友,都可以接收到我們想傳達給這個世代的訊息!
|第十六封,小球的信|#每日の22時22分 #Day16 ☝本日大來賓: 知名音樂人 莊鵑瑛 – 小球 「我要你記住你的勇氣和力量,因為在未來的未來,這股能量不會減少,只會用更可以和社會溝通的方式表達出來,或是找到適當的夥伴幫你表達。」 – 《馬戲團公約》、《再見王子》、《貳拾貳》都是棉花糖耳熟能詳的歌,總是充滿溫暖與能量的小球除了歌唱前陣子更演了音樂劇電影,而這封信就跟小球本人一樣療癒,若這封信有任何打動你的地方,歡迎分享出去,讓我們為22歲這個期限,增添更多的想像與勇氣:) – ➤ 《妳的側臉》特別企劃:22封給22歲的信 我們將找到22位在夢想路上堅持的前輩,以「給22歲的信」為題,分享自己在當時對於未來的憧憬,以及從那年起到現在,是否想給自己什麼樣的鼓勵和話語?將在音樂劇開演前的22天,透過每天一封信的形式,讓不論是即將進場的觀眾或是單純看到粉專po文的朋友,都可以接收到我們想傳達給這個世代的訊息! – ✨《妳的側臉》好評售票中✨ ➤➤ https://goo.gl/aJ2epD
由原創音樂劇《妳的側臉》發佈於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Client:A劇團
Directed by 五口創意工作室
Project Manager:孫明恩
Camera Operator:陳政達
Edited by 孫明恩
Release:Nov. 2018
原創阿卡⾙拉⾳樂劇《茉娘》特別企劃
【必訪臺北13間充滿書⾹味的⽂青咖啡廳】
「⾄至少,每學期都辦⼀一場讀書會,好嗎?」
13個秘密主題,13間優選好店,
在故事開始前,陪茉娘走13個學期的心願,
或許,你將有不⼀樣的看⾒見見。
欲透過推薦台北13間充滿書香味之優質咖啡廳,將演出、咖啡、書等元素結合,帶領觀眾更認識《茉娘》,並藉由表演藝術與咖啡廳之跨界合作,將優質店家推薦給藝文愛好者,與此同時也使表演藝術更加生活化。
A咖找茉娘|第一集(上)【 A咖找茉娘|第一集(上)】 特派員 #不點 跟 #顏顏 出外景? 聽說他們這次有重要的任務?, 趕快跟著A咖來尋找茉娘吧! #影片有亮點 #敬請截圖 ?感謝本集場地支援:參差_餘波未了 Remember Cafe 歡迎大家到店內享用『專屬優惠』喔! :::: A劇團年度製作《茉娘》:::: ?購票去:https://goo.gl/ziGqGy ▍演出時間:12/20-23(12/22有補班要注意喔) ▍演出地點: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製作團隊| 藝術總監暨導演 |孫自怡 音樂總監、編劇暨詞曲創作|高竹嵐 製作單位|五口創意工作室 歌唱指導|江宇雯 舞台監督|楊尹寧 燈光設計|王芳寧 音響技術統籌|蔡鴻霖 服裝設計|陳明澤 視覺設計|陳亞立 排練助理|唐荻雅 行銷宣傳|五口創意工作室 【演出人員】 顏辰歡、張雅筑、詹雯婷、何冠儀、王國讚、鄭子榕、何嘉恩
由 A劇團發佈於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